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8-04-24 11:41:25
2637 字 · 1552 阅 · 0 评 · 0 赞

作者: 文梓光 

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和俞平伯编辑的杂志《我们的七月》上,落款是“子恺漫画”,这是“漫画”一词首次在中国出现。因为丰子恺的画注重神态和意韵,画人物往往没画眼睛鼻子。因此“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谐语,在当时流行一时。  

鲜为人知的是,丰子恺曾经在重庆生活过三年多的时间,和家人自建了“沙坪小屋”。那几年,在重庆的生活给予了他足够多的灵感,于是,在丰子恺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发现了这座城市的影子。 

沙坪小屋:丰子恺的重庆故里 

抗战爆发后,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所在的中央大学艺术系迁至重庆,陈之佛也被遣任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上任后,陈之佛首先想到的就是挖来好友丰子恺。由于陈之佛坚信丰子恺的为人和能力,他居然打破常规,直接聘其为教务主任。于是,丰子恺开始了自己在重庆的教育生涯。 

从1942年至1946年,丰子恺夫妇和5个女儿,在重庆一待便是三年半。这一大家子人落户沙坪坝,自费建竹篾平房,取名“沙坪小屋”。据丰子恺的女儿丰一鸣回忆:“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庭院,用竹篱围起来,约200平米土地。房屋占其中的三分之二,坐落在西北角。因为是自费搭建,结构并不牢靠,用竹片做成紧密的篱笆式的墙,涂上泥,刷上一层石灰,就算是墙了……”丰子恺称这为“抗(战)建(国)式”的房子。外墙的石灰必须是灰色的,那是防空的要求,里边才是白的。由于墙壁太薄,夏天早上东升的太阳晒过来,东墙烫得几乎可以烤烧饼。室内是泥地,有时可以看见老鼠钻来钻去。不过,房屋整体虽然跟故乡的家没法比,但是丰子恺却很喜欢,并开始在家里养起动物来。 

方寸之地里的动物世界 

丰子恺在“沙坪小屋”里养了不少动物,其中,他最“敬重”的要算两只鸭了。丰子恺的女儿丰一鸣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了其父对这两只鸭的评价:“鸭懂得廉耻,人去喂食时,鸭一定远远避开,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走近来吃;而吃的时候,如果有人走来,它们总是舍食而去,绝不留恋。鸭子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不食嗟来食之志,即使忘了喂它们,也仍然是摇摇摆摆自得其乐。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 

虽敬重“鸭子”,但丰子恺最喜欢的,则是一只有灵性的白鹅。首先,这只白鹅是全家的饮食功臣,它每天或隔一天生一只蛋,蛋的个头大得竟然可供一家人吃一顿。每次生完蛋,白鹅便大步走进屋,大声叫嚷,积极表功。其次,这只白鹅也是全家的欢乐源泉,院里常有野狗出没,每每抢劫了白鹅的伙食,白鹅也不与其厮打,径直嘎嘎嘎地进屋来告状,让人忍俊不禁。丰一鸣后来在回忆录说道:“这个寂寞困顿的小院,便这样因了这白鹅的点缀,而显得生机盎然。”丰子恺也曾经在自己的散文中写下这样一段:“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中唯有这雪白的精灵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小屋有了保障,院子有了主宰。”“雪白的精灵”便是那只曾给丰子恺一家人带来各种乐趣的白鹅。后来,丰子恺搬出沙坪小屋,将白鹅送给了一个朋友。为此,还专门画了一幅《白鹅》的漫画和写了一篇《白鹅》散文,诀别“老友”。 

送别白鹅之后,丰子恺还养过一群猫,与鹅鸭相比,猫就要淘气许多。这些猫经常成群结队地偷鱼吃,甚至偷吃蛋糕。这几个小东西又是手脚毛糙的“新手”,常常搞得“作案”现场一片狼藉,引得全家人极为反感。丰子恺一心护猫,认为猫的“偷窃”肯定是没有吃饱的缘故,于是力排众议,非但未给予“窃贼”应有的惩处,反倒高薪养廉,将它们的伙食费一口气提高了三倍。从此,盗食案件销声匿迹,家用却窘迫了起来。丰子恺却不以为意,宁愿“为猫受饿”。一时间,丰先生爱猫的名声便越传越响。 

漫画中的重庆故事 

在重庆工作2年后,因烦扰于学校的人事关系,丰子恺索性辞去教职,以卖画为生。不少以重庆为主题的画作,便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 

1943年,抗战最紧要的时刻,丰子恺画出一幅名为《江流石不转》的漫画,一时轰动重庆。画中一堆乱石倔强地挺在江流中心,任江流激打,自岿然不动。这是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词:“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其中的“石”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即今重庆奉节县南)前的平沙上,据说是当年诸葛亮八阵图的原形。石子历经千年冲刷,按理说早就应被带进了深邃的大海里去。事实并非如此。经历了几朝代、千百载,石子“复依然如故”,岿然不动,似乎在永安宫南扎下了根。丰子恺到此游历时,看到这倔强的顽石,或许是联想到自己困顿的处境,或许是联想到国家在战火中的坚持,提笔作出了这幅名噪一时的漫画。

另有一幅题为《重庆夜市》的漫画,画里依旧是三个没鼻子没眼的小人,围坐在火锅前,左手一位打着赤膊,双手开弓,头几乎要埋到锅里。中间一位,左手执碗,右手举着筷子飞舞,似在高谈阔论。右手一位,正在夹着只螃蟹,准备下锅,却又被高谈者的话语吸引,头歪在一边手悬在半空仿佛凝固了一般。整幅画儿活灵活现,想来丰子恺也没少光顾过山城夜市中的美食。有趣的是,当时重庆的火锅并没有螃蟹一物,而丰子恺来自浙江,有家传的嗜蟹传统,可能是到了这大山里的重庆,寻蟹不得只能在漫画上找找安慰吧。看来,这画饼充饥的事儿即使是大师也难以免俗。 

从“不恋山城”到“谢谢重庆” 

初到重庆时,丰子恺思念家乡,曾在沙坪小屋写下一首小诗,称“漫卷诗书归去时,问群儿恋此山城否,言未毕,其摇手。”并贴在墙上,天天观赏,企盼还乡。1945年,日本投降,长久企盼的回乡日真的到了,丰子恺却没有立刻漫卷诗书,与儿女们一同归去。因为此时重庆的安逸、友好已经让丰子恺难以割舍。不单丰子恺本人,他的儿女们也各自在重庆找到了自己事业和爱情。这时候,丰子恺重读那首小诗,觉得“无以为颜”。只得苦笑着说自己填错了词,应该是“言未毕,齐点首。” 

犹豫踌躇了许多时日,历经无数次家庭会议,终究还是怀乡病占了上风。于是,在清和的四月,丰子恺卖掉了沙坪小屋,合家迁居到凯旋路等待归舟。站在山坡上,开窗俯瞰嘉陵江,临去时的秋波,分外可爱。遥望对岸海棠溪,水光山色,悦目赏心。初春的重庆,不复有警报的哭声,充耳的“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有节奏地叫唱,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正如同乡马一浮先生回家前所说:“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丰子恺心中,也正有这么一处无从割舍的六桥,使他终于下定决心舍弃重庆的衽席之安,走上东归的崎岖之路。临别之际,朝天门在视线里渐行渐远,三年来的苦闷、颓唐、喜悦、安慰一一闪现,丰子恺百感交集,最后汇成四字:“谢谢重庆”!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