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8-05-02 13:43:22
1332 字 · 1530 阅 · 0 评 · 0 赞

20170623172031_18070

过度理由效应: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路没意义

金融界

由于我既是期货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又是一家心理学组织的负责人,工作过程中总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客户,他们都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坚持与执念?不用说,他们都处在一种相对辛苦甚至有些艰难的付出过程中,已经开始怀疑那个支持自己走到今天的意义。

就我而言,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那是去年秋天,在各种获得疲于奔命的过程中,我的身体出现了很大问题,而我却什么都不想放弃,但没有人是超人,于是我问自己:我这么努力,到底是坚持,还是执念?此时我想起了过度理由效应。

概念

过度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指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在原因了,但我们忘记了,这个解释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原因,自己以为的外在原因却往往使自己忘了初心。

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他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请他们分别单独解决诱人的测量智力的问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每个被试自己解题,不给奖励;第二阶段,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被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1美元的报酬;第三阶段,自由休息时间,被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目的是考察被试是否维持对解题的兴趣。

结果发现,与奖励组相比较,无奖励组休息时仍继续解题,而奖励组在不能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明显失去了对解题的兴趣。第二阶段时,实验组的金钱奖励作为外加的过度理由,造成明显的过度理由效应,使奖励组被试想用获取奖励来解释自己的解题行为,从而使自己原来对解题本身有兴趣的态度出现了变化。到第三阶段,奖励一旦失去,对态度已经改变的被试,没有奖励则就没有继续解题的理由,而被试仍保持对解题的热情,没有受到过度理由效应的损害。

启示

我们常常将坚持与执念以结果来划分,有结果的叫坚持,没结果的叫执念。可是在前行的路上,没有人知道终点在何处,结果是怎样,所以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路是没有意义的,更可怕的是,它可能会导致我们思维的狭隘以及对真实内心的蒙蔽。以期货投资为例,合约的延续期不过数月,换言之,盈亏快速分晓,而诱人的金钱就是回报。金钱实在是太过耀眼的外部理由,往往使我们忘记了投资过程的本身。难道很多人花费毕生精力追寻的投资工作真的全是为了金钱吗?难道交易过程中的那些乐趣真的一文不值吗?如果交易不能获得金钱,难道我们就对此完全丧失了兴趣吗?

我们总是太想得到那个结果,那个闪闪发光的诱人的“金苹果”,却忘记了自己一路跋涉的过程,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失望,是因为渴望要抓到的那个“金苹果”,吃起来味道平平无奇,这会让我们痛苦和迷惘,甚至有点怅然若失。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样,那些专注于外部结果的追逐,最终往往什么也得不到,而那些不问结果如何的全心付出却获得了全部。

突然我明白了,坚持与执念的区别在于这个过程是否让你快乐,艰苦付出依然热泪盈眶,每日被希望和梦想唤醒,让自己变成那个闪闪发光的存在,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自己成为更加喜欢的那个自己。 (作者单位:华安期货)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