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发表于 2018-09-16 22:43:32
1525 字 · 1665 阅 · 2 评 · 0 赞

这周末有幸参加了一个教育讲座,内容有涉及到已经为人父母的子女们,在生活中如何尽好职责,做到承上启下:也就是向上如何照顾好父母的身心,向下如何更好的引领子女。

我对如何孝敬父母这个主题一直感受颇深,也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讲座中,老师讲到一个实例。有一对老年夫妇,有三位子女。老大很富裕,对父母也很大方,经常买一些高档的礼物送给他们。老二与老三家庭就不那么宽裕,但他们也常常会带上些吃的、用的去看望二老。然而,尽管老大礼物丰厚,老二与老三似乎更令二老称心。为此,老大心里颇不服气。

乍听这个故事,我们也觉得有点奇怪:老大既能干,也很孝顺,为什么得不到二老的肯定?

老师接着解释说:老大见多识广,比较能干,家境也很不错,但也因此而滋生了傲慢。和弟妹相比,他对父母缺乏一份恭敬之心,甚至常常想纠正父母的一些想法或生活习惯(比如说节俭),这令父母感到很不自在。

这时,老师问道:子女有没有必要去纠正父母的想法与生活习惯?

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老师引导我们站在父母的位置,对他们一生的经历进行了回忆,包括父母生活过的那些年代与当时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 — 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现在。

通过这个练习,很多人意识到,父母的一生多么的不容易。想到父母为了一家人衣食无忧,劳碌了一辈子,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很多人不禁双眼噙满泪水,生起了感恩的心。同时,大家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观念与生活习惯,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的年代造就的,也就是说他们这些日积月累的观念与习惯也的确会带着时代的特点。

时代在发展了,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于是,我们中很多人,可能就会像这位老大一样,觉得自己比父母能干、聪明、与时俱进;因而或看不起父母,或可怜父母,并常常想纠正他们。但是,当我们重新温习了二老的人生历程之后,我们意识到,这种想纠正父母观念与习惯的尝试既不现实,也缺乏恭敬心,忘记了自己作为子女的本位。

我们知道,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我们。而且,从出生的那一时刻开始,父母亲就开始无条件的爱我们,照顾我们。可以说: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知恩报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回馈父母的恩德?

首先,我们要敬重父母亲,这是我们作为晚辈的本分。父母就像所有人一样,都有着人性的各种弱点,我们要学习全然接受,就如同父母当初无条件的接受并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其次,我们要主动考虑到他们生活上的所有需要,在饮食起居上给予充分的照顾,令他们安心养老。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与体力都不如以前,不能像轻壮年时候一样去拼搏,去赚钱;家里有些比较重的体力活,也需要孩子去帮忙。我们不要等他们开口(因为他们很可能不好意思向子女提要求),要像父母惦记孩子一样去关注父母的需要。

同等重要的是, 我们要注意恒顺他们的心愿。我们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心思,并且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实现愿望,让他们真正过得开心、舒心。

有时,我们也可以给父母提一些善意的建议,但我们应该做到“和吾色,柔吾声”,适可而止,千万不能执著己见;我们更不可凌驾于父母之上,对他们进行批评、指点,忘记了自己晚辈的本份。

总而言之,孝顺父母包含“孝”与“顺”。作为晚辈,我们对父母要有恭敬的心;一方面,我们要照顾好他们的身,令他们衣食无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恒顺他们的心愿,不能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父母。

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回馈父母的恩德,要照顾好他们。但是,对父母只有孝,没有顺,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前文中提到的“老大”的错误。希望这篇分享能帮助到一部分这样的子女,也能够自勉。

尽好孝道,父母百年之后,我们才不会有遗憾与愧疚。而且我们能为子女树立孝道的典范,实现爱的传承,这也是生命的意义。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