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9-03-03 11:17:31
8076 字 · 1361 阅 · 0 评 · 0 赞

1382508246147dewtz

retouch_2021122621583235

文/樊荣强

结构化的意思就是,不论思考与表达都应当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简单来讲,就是思考与表达时不能简单化,也不能在复杂的时候一锅粥。

我在前面反复讲过,一个思考单元就是“提问-回答”,而系统、全面的思考就是多个“提问-回答”组合而成的。但是,我们不能任意、胡乱组合,而必须有规则地组合,这就是结构化思考。

9.1 钻石法则

钻石法则是我的核心技术。它是我在演讲培训课程中重点传授的内容。

宋代大儒朱熹说过:“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因此,我从2008年开始从事演讲口才培训以来,一直在对一个简单并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作探索,希望达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讲话是门技术

大家知道,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讲话是一门艺术,但它首先是一门技术。”我认为,艺术有规律可循,但你即使发现了艺术的规律,依然觉得千变万化,玄奥难解。而讲话技术则不然,简单的几个规则,你只需普通人的智力就可以理解,而只要多按规则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运用,即所谓熟能生巧。

我常常感到欣慰的就是,我这一生虽然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但有“钻石法则”这一发现或者发明,足可以让我自己为自己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

“大道至简”这四个字虽然不是道家始祖老子的原话,却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大道至简说的是,宇宙中至高至大最根本的道,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我在这里说大道至简,是想表明:讲话的核心技术,其实也是很简单的。

人们在当众讲话与即兴讲话的时候,最难的是什么?就是不知道从何讲起,不知道如何去构建一个清晰的思路,不知道如何达到讲话有观点、有条理、有重点这“三有”境界。钻石法则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解决搭建框架的问题。

讲话需要框架

我们知道,现在修建房屋,都是采用框架结构,先把一幢楼的框架修好,再来砌墙壁,再来安装、装修,最后就可以入住。讲话也是如此,先必须搭建好框架,再往里面装内容。没有一个好的框架,你就会想到哪、说到哪,很快你就会感觉思路会乱,话语内容会重复,想的东西似乎说了,但还有好多又没有说出来——这个时候,你自信心不够的话,就会停下来,赶快结束掉;而胆子大的人,则可能一乱到底,任人评说。

钻石法则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

钻石法则=三段论+三点式

走路或者开车,有线路,我们把它画下来,就叫作地图。讲话则有思路,把这个思路画成一个图形,就有点像颗钻石了,也因此我把它称为“钻石法则”。

zsfz(1)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法则非常值钱,堪比钻石甚至超过钻石。你来跟我学习,掌握了这个钻石法则,比我给你一颗钻石收获更大,你可以用它来赚取无数颗钻石。

所有的演讲都是一个时间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段:开头、主体与结尾,故称为“三段论”。所谓“三点式”,就是主体部分再分成三点纵深展开。这可以说就是语文老师教我们的议论文的“总-分-总”结构,只不过语文老师没有讲明“总-分”关系是什么,并强调这种结构适用于演讲。

以一个两分钟的演讲为例,两分钟大约要讲480字。开头花10分钟,讲了40字;主体花1分半钟,讲了360字;结尾花20秒,讲了80字;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完美的演讲。

如何运用钻石法则来设计演讲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女性领导在接受督导组质询时,对一项重要工作的数据竟然一问三不知,于是第二天就被停职了。对这个问题,我在网上用钻石法则来写了一段评论:

据我推断,某主任为什么会一问三不知,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个性。就某主任的性别,或者她的性格而言,也许她是对数字并不敏感,或者不喜欢记住数字的一个人。第二,能力。某主任并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没有重大紧急事件发生,她就可以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地当领导,这就叫滥芋充数,关键时刻自然会露馅。第三,态度。某主任的工作态度是非常可疑的。在央视的报道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说我不知道这些,因为下边都有人管。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她坐在这个位置上,不用做实事,只需要开开会,说说话,亮亮相,走走过场就完了。总之,象某主任的领导干部还很多,一旦有重要事件发生,他们就会原形毕露。

铭记钻石法则

曾经有个学生找我,说他要参加一个演讲比赛,自己准备一个演讲稿,可是折腾了大半天,思路还没有理清楚,于是请求一指点。他的主题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他的想法是从一个故事讲起,即几年前为客户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经过,说明自己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可是,他的故事枝蔓太多太多,在故事叙述时严重跑偏了,把许多无关的事情与细节都拿来讲,不仅不能突出主题,而且时间不够——5到7分钟的演讲,你能讲多少故事呢?

我告诉他,你要快速切入故事的冲突,前面的铺陈不可太多,甚至根本就不需要铺陈,直接展现故事的冲突点,简单地把故事讲完,大约花费4分钟。紧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但是,仅仅讲到这里还不够。接下来就应该转入为什么的分析,说明为什么我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答案是因为两点:专业与敬业。当然,可以稍加展开,说明自己如何专业,如何敬业。

讲到这里还不够。最后还应该讲一讲怎么办,而且一定要讲怎么办,就是讲怎么为客户创造价值。记住我讲过的话:只讲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不讲怎么办的讲话,不是要忽悠就是在耍流氓。

关于怎么办这一部分,我强调一定要有概括提炼,而绝不可流于散打。对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话题的怎么办,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要为客户创造价值,首先自己要有价值。第二句话,一定要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有价值。第三,一定要让所有的客户相信自己有价值。

如果你眼尖,看了前面这段文字,你一定马上就明白了:这就是用三个“元疑问”作为立题来构成了一篇演讲稿。而且,这就是后面将要讲到的最经典的“空、雨、伞”思考与表达结构。

我总是反复地告诫所有学生,一旦要演讲,千万不要忘记了钻石法则。

钻石法则的三大核心是:框架、立题、概括。如果一个演讲者把这三大核心贯彻始终,那么一定会事半功倍,轻松应对,甚至有非常好的表现。可惜有许多人,总是忘记了钻石法则,就像炒菜的时候,总是会忘记拿起锅铲一样。这可以低级错误啊。

总结一下钻石法则的三大要领。首先,要安排好一个框架,有一个合适的表达顺序与起承转合。其次,一定要记住,演讲必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就用三个立题来搭建框架,最为省事省时省心。第三,一定要把某些重要的答案进行概括提炼,习惯于分成一、二、三……这样的形式来讲话。

如果写作也运用这个钻石法则,也高效而实用。

9.2 通用结构

直接套用钻石法则,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演讲或文章。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较长篇和较复杂的结构来演讲和写作。下面讲几个常用又通用的结构。

我反复讲过,我们演讲或写文章,就是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种类型的“元问题”。如果你还记得的话,那就非常容易理解以下所要讲的通用结构,而且理解之后你可能融会贯通了。为了便于说明,我只以演讲来说明,虽然写作也是一样的。

从议题开始

所谓议题,指会议讨论的题目。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发表讲话往往会涉及多个议题。因此,讲话时可以从议题开始设计结构:

开场白——简要说明会议背景。

主体——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一、营销。营销上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二、研发。研发上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三、生产。生产上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结尾——概述问题及原因,提出总体性要求。

说明:这种方法就是从是什么开始,而且三个话题完全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视为三个讲话,而每个话题分别讲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从问题开始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毛病、欠缺、不足。发表讲话时,可以直接切入问题,并以此来设计讲话结构:

开场白——简要说明会议背景,交待要讲的话题。

主体——我认为公司的营销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销售政策不当。为什么有问题?建议怎么调整?第二个问题:渠道开发力度不够。为什么说不够?怎么加大力度开拓渠道?第三个问题:销售人员缺乏战斗力。为什么缺乏战斗力?怎么提升销售人员战斗力?

结尾——概述问题及原因,提出总体性要求。

说明: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从是什么开始。开始的问题是:公司的营销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然后分别从三个问题展开陈述,分别讲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从观点开始

许多人讲话时喜欢说:“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讲三句话……”,这就是一种从观点开始的讲话结构方式。

开场白——简要说明会议背景,交待要讲的话题。

主体——我想跟大家叫三句话。第一句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要讲这句话?怎么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负责?第二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必须有美好的向往?怎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第三句话:不讲过程,只讲结果。怎么理解这句话?为什么只讲结果?怎么才能有结果?

结尾——概述现状,提出希望和要求。

说明:这种方法也可以说从是什么开始的。开始的问题的:今天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三句许是什么呢?然后围绕三句话即三个观点,分别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陈述。不过大家要注意,那三句话其实也分别回答是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负责?答: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倍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怎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答:不讲过程,只讲结果。

从原因开始

比如,你讲话的题目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害怕公众演讲?》,这个题目就表明,你要讲的内容就是一个分析原因。因此,你可以用原因来构建讲话:

开场白——简要交待要讲的话题。

主体:为什么很多人都害怕公众演讲?我分析有三个原因:一,不重视。不重视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会不重视?怎么重视起来?二,缺训练。怎么缺少训练?为什么会缺少训练?怎么加强训练?三,没经验。没有什么经验?为什么会没有经验?怎么增加经验?

结尾——概述原因,简要提出建议和希望。

说明:这种方法就是从为什么开始的。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建议都分别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陈述。

从办法开始

讲办法就是讲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为听众上干货,切入怎么办。比如:

开场白——简要交待要讲的话题。

主体——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个话题《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第一,要讲离奇的故事。什么是叫离奇的故事?为什么要离奇?怎么找到离奇的故事?第二,要有激烈的冲突。什么叫冲突?为什么需要冲突?怎么表现冲突?第三,要有意外的结局。什么结局是意外的?为什么要有意外的结局?怎么让结局超乎预料?

结尾——总结方法,强调重点。

说明:这种方法就是直接从怎么办开始的。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建议都分别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陈述。

9.3 空-雨-伞法

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个著名的“空-雨-伞”陈述模式,非常形象而且容易记忆。其含义就是:出门前要抬头看天,发现天空乌云密布,天色灰暗,就要带雨伞出门。逻辑就是:空——明确议题;雨——找出问题;伞——提出对策。

“空-雨-伞”虽然形象,但是许多人觉得操作起来不得要领。如果我们将它与三个“立题”对应,你就会豁然开朗:

空:是什么——罗列现象,明确话题;

雨:为什么——指出问题,分析原因;

伞:怎么办——指明方向,提出对策。

“空-雨-伞”法其实就是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立题串连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话题。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雨”中“问题”指的毛病、欠缺、不足。因此,为什么所分析的,也是这个问题发生或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说,“空-雨-伞”看似主要用来讨论“客观是什么”的问题。

不过,“主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立题来完整地讨论,只是我们不能把这种结构简单地等同于“空-雨-伞”法。比如:

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这属于“主观是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我有这样的理想?

怎么办:我将怎么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9.4 四圣谛法

2500年前古印度的一位老师悟出的“四圣谛”,它既是思考方法,也是表达逻辑。我在2003年的时候跟中国民族大学的谢路军教授学习哲学,第一次接触到“四圣谛”就被它所震撼。

抛开“四圣谛”的具体内容,那位老师其实是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独到的答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思想。“四圣谛”堪称一个终极思考与表达模式。将它结合“立题”,我们就某个话题发表演讲,可以用四个立题即分为四个部分演绎:

1、苦:现状是什么?现象、特征、表现、问题,等;(客观是什么)

2、集:为什么是这个现状?原因与理由,主观与客观分析;

3、灭:目标是什么?不满足于现状,或者希望更好,期望、目标与愿景是怎么样的呢?(主观是什么)

4、道:怎么实现目标?具体的方法、措施、方案、步骤、对策、要求。

大家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四圣谛”法与“空-雨-伞”法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在“雨”和“伞”之间加了一个“灭:目标是什么”,把目标展开讲得更详细一些罢了。

而事实上,“空-雨-伞”法的“雨”和“伞”之间原本隐含着一个“目标是什么”,因为,接下来的“伞”即关于“怎么办”那个立题,句子当中一定包含着一个目标,比如“怎么快速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这个怎么办的立题之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不就是一个一带而过的目标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有的思想家、理论家都是以“四圣谛”这种模式在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以我的演讲为例:

1、苦:人们常见的演讲的问题有哪些?

2、集: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

3、灭:完美演讲的标准或目标是什么?

4、道:怎么提升演讲水平?

我正是把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与他人的经验总结起来,正确地而且有创造性地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就形成了我的以“钻石法则”为核心技术的演讲理论体系。

9.5  其他经典结构

前面所讲的“空-雨-伞法”和“四圣谛法”,加上以下的方法,一共有九种思考与表达的经典结构,是我研究解剖先贤的思想方法或理论而提炼出来的。看起来虽然是在介绍或者借用,但是,我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元疑问”和“问答思维”,彻底打通了它们之间的底层逻辑,使所有人明白,那些表面看似不同方法,底层逻辑却是完全一样的。

这九种经典结构,大多数的演讲都可以直接套用。但是,我们更希望大家通过认真的研究、反复的练习,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演讲来讲,它既是思考法,也是演讲稿的结构工具。

我们经常需要对具有争议性某一现象、言论或行为发表意见,往往会遇到正反两方面观点对立。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坚定地站到某一方,也可能会觉得双方都有理,那我们该如何来构思和表达呢?

按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辩证法即正反合三个阶段。因此,我们结合“立题”,可以这样来构思演讲稿:

1、开场——抛出话题(讲是什么,指出两个对立的观点);

2、正——正面肯定(讲为什么,有什么好处);

3、反——反面否定(讲为什么,有什么不好);

4、合——综合平衡(讲怎么办,也即如何做才能达成平衡,做得更好)。

胡适法

胡适先生写过中国第一本现代思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他在导言当中讲过,哲学史有三个目的:明变、求因和评判。以下是他的原话:

所谓明变,就是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所谓求因,即不但要指出这些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需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所谓评判,就是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基础上,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

胡适讲的是历史,历史就是故事。因此,我们讲故事时,或者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均可以借助胡适的哲学史研究法:明变、求因、评判,结合“立题”的类型,一个演讲稿可以按如下思路构思:

1、明变:什么事?事实与过程(是什么?)

2、求因:为什么会发生?或为什么要那样做?(为什么?)

3、评判:这件事情产生了什么影响?别人有什么评价?(是什么?)

六顶帽子法

六顶帽子思考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提出来的一种头脑风暴方法。它既是思考法,也是表达法,我们完全可以借用这个结构来撰写演讲稿或发表即兴演讲。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六顶帽子法的理解过分执着于帽子的颜色,以及对戴上某个颜色的帽子所提出的要求,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每一顶帽子究竟是在要求我们做什么事。六顶帽子的颜色与思路指向如下:

1、白帽子:事实陈述。

2、红帽子:目标选择(以下思路必须紧扣此目标)。

3、黑帽子:负面因素(困难、问题、危害、劣势、局限、不利因素)。

4、黄帽子:正面因素(好处、利益、优势、有利条件)。

5、绿帽子:解决办法(具体的)。

6、蓝帽子:总结决断。

当我们用“立题”来还原这六顶帽子就会发现,六顶帽子法其实可以说是“空-雨-伞”法、辩证法、四圣谛法的组合。大致就是这样的思路:

白帽子——客观是什么?

红帽子——主观是什么?

黑帽子——为什么实现目标很难?

黄帽子——为什么我们在努力实现目标?为什么实现目标是可行的?

绿帽子——怎么实现目标?

蓝帽子——最终的决定是什么?

SCQA法

SCQA法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结构化表达模式。SCQA是四个单词的缩写:

S(Situation)情景——是什么?描述相关的事实,一种稳定的状态。

C(Complication)冲突——是什么?什么情况打破了原来的稳定状态。

Q(Question)疑问——是什么?什么新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A(Answer)回答——怎么办?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SCQA法其实就是歌颂英雄的故事模式:

S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的动物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情景)

C 突然有一天,一个魔鬼出现了,让动物世界一片混乱。(冲突)

Q 谁来拯救这个世界?(疑问)

A 一个英雄出现,经过与魔鬼斗争,森林归于平静。(回答)

ORID法

由约瑟夫·马修创立并由加拿大文化事业学会(ICA)发展起来的ORID焦点讨论法,又称为焦点呈现法。可以运用于任何的主题,它引导我们在四个层次上进行有焦点的讨论。作为一种演讲的结构,它也非常经典。与钻石法则的“立题”对应起来如下:

O 客观性层次(Objective)。描述目前面临的事实、问题与外在的客观情况。——客观是什么。

R 反应性层次(Reflective)。面对外在的事实时,我们体会到的内在的反应,即我们的判断、态度、观点如何。——主观是什么。

I 诠释性层次(Interpretive)。解释主观判断,寻找原因、意义、价值、重要性和理由。——主观为什么。

D 决定性层次(Decisional)。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措施、办法和决定。——怎么办。

ORID法是从艺术作品欣赏发展而来的。这非常好理解。比如我们欣赏一幅绘画作品,首先是我们看到那幅画究竟画了什么——客观性层次,接着是我们心里感受到到什么——主观性层次,再接下来是我们结合主观与客观的信息,进行某些解释——诠释性层次,最后作出决定,买下那幅作品,或者因为不喜欢以后再也不看那个画家的作品——决定性层次。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个新闻事件也基本遵循这个逻辑发表意见,与人聊天的时候,也可以遵循这个逻辑,而上台发表演讲当然也可以采用这个经典结构。

STAR法

STAR法则是500强常常被面试官使用的工具,用来收集面试者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反过来,也是面试者回答问题时的技巧,当然,也被发展成为一种经典的演讲结构。STAR是四个单词的缩写:

S(Situation)情境。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T(Task)任务。你担当了什么角色和任务?

A(Action)行动。你采用了什么行动?

R(Result)结果。 结果怎样,你获得了什么?

简而言之,STAR法则就是用四个立题来讲述自己故事的模式,是一个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演讲模板。

FABE法

FABE法则是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院长郭昆谟教授总结出来的。它是一种经典的推销话术,也是一种经典的演讲结构方法。FABE也是四个单词的缩写:

F(Features)特征。产品的特质、特性等,以及它是如何满足人们需要的。

A(Advantages)优点。即(F)所列的商品特性究竟有什么比较优势?

B(Benefits)利益。即(A)商品的优势带给顾客的好处有哪些?一定要站在对方角度来寻找好处。

E(Evidence)证据。包括各种第三方的报告、报道、评价、示范等,证明你说的是真实可信的。

FABE法则可以视为通过四个立题来发表演讲,推销产品,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钻石法则”的原型,即如下结构:

是什么——我推销的产品是什么?这就是F的内容。

为什么——为什么我推销的产品你值得拥有?展开三点回答:因为ABE。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