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3-08-18 15:52:29
5855 字 · 239 阅 · 0 评 · 0 赞

360截图20230724203015366

文/九边

作为普通人,需要踏过 “人生的三道窄门”,才有可能实现阶级跃迁,杀出底层。

遗憾的是,既然是“窄门”,多数人都会卡在某一道门的门外。

如果把人生当成一个打怪练级、不断上升的过程,那我们有三道门需要跨过去。

第一道门:教育

从现在来看,教育有两重意义。

第一重,教育本身是个认证机制。

既然是认证机制,那么就要学一些平时用不着的东西,来筛选你某方面的能力。才智一般的人,勤奋也是一种优良品质,一样可以作为选拔标准。学历代表着起点。

有了学历,很多职位就会对你敞开,你也就获得了一个先发优势。

学历不如你的人,除非有神奇技能,否则得用一辈子或者很多年,才能摸爬滚打奋斗到你的起点。所以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学历依旧是很多人保持先发优势的一个基础。如果连高考这种相对公平的竟技都拿不下,后续的游戏会越来越难,因为高考之后的比拼,大部分都是在拼道具。

高考会对社会进行第一轮分层,水平接近的人趋向于待在一起。

不同圈层之间接触越来越少,了解也越来越少。

百联网并没有消除这种隔阂,反而在加剧。

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月薪三万元真的很容易吗?”,提问者是个来自三、四线城市学历一般的小伙。

他围观了自己周围一圈人,发现只有干得非常好的领导才能达到这个收入,但是平时看大城市各个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拿到这个收入,他感到很迷茫。

其实,很多人一步顶别人十年,并不是他的岗位需要的技能有多难,而是他所在行业本身是“财富突出部”,第一轮简历筛选就把绝大部分人给干掉了。

老竟在招聘人员看来,学历的本质是眼前这个应聘者过去十几年的一个总结证明,你说他是愿意看张有形的总结证明,还是愿意相信看不到的品质?

当然了,学历只是门槛的一种,还有更复杂的。

大家看过《人民的名义》吧,里面说汉东省的官僚系统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以政法大学毕业生为核心组成的“政法系”,一派是由领导秘书组成的“秘书系”。

以小见大,这种派系到处都是。

因为“小圈子认同”,是人的本性,从部落时代沿袭下来的习惯已经根植于人的基因,人都会习惯性加入某个小圈子抱团取暖,小圈子里的人也倾向于给自己人以帮助,以备将来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拉一把。

很多时候你的些业院校也会形成一个天然圈子。

面试官是哪所大学的,他就倾向于要哪所大学的人;项目组的组长是哪所大学的,他也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学弟学妹。

教育还有一重意义,就是降低社会的“共识成本”。

基本知识越多的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就不需要对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进行解释。

比如,别人和你聊《雪中悍刀行》,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那就没法聊。

再比如,你从没用过商业数学软件 MATLAB,你都没法想象它的那些功能,也就没法跟那些搞科研的人聊。

知识层次接近的人,更容易最终达成共识。而且,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人的脑子越清楚,看事情就越容易看明白。

有事双方一讨论,有道理的那方胜出,而不是胡搅蛮缠,彼此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达成共识”的最终目的不是聊天聊得爽,而是更好地协作。

开展大型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成本,因为几乎所有相关人员都得不断磨合,对一个目标形成共识,不然没法开展工作。

而教育,很多时候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共同的“知识地层” ,让大家的大脑有条理、有基础,对些基本原理有认同,进而实现协作,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效率能大大提高,离不开义务教育直接否定了很多伪科学的功劳。

读过书的人把“万有引力”“进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当成常识,大家就没必要再去纠结这些基本原理对不对,可以直接在这些原理之上解决问题。

这就好像你平时用电脑,很少关心操作系统怎么运行一样,更不会去关心底层驱动怎么运行。

教育就是给大家都装了个一样的操作系统。

比如,大家在讨论建一栋大楼的时候,商量的都是地基够不够稳,有没有人会买这栋大楼,而你突然冒出一句“咱们盖楼会不会惊到山神”,这就没法讨论了,人家只能把你踢出去继续开会,因为你跟其他人的知识地层不一样,跟你沟通纯粹浪费时间。

说到这里,就得解释博士跟普通人的差距在哪儿。

两者差的并不是知识量,尽管知识量本身差距很大,但真正差的是“研究的习惯”。

碰到一个问题,普通人可能就是上百度查一下,了解个梗概,而受过系统训练的博士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比如查期刊论文、查英文资料等,深入地把这个问题研究透,把问题彻底弄清楚。

般人既没有博士们研究问题的那种心力,也不具备那么强大的深入研究问题的“工具库”。

“工具库”越来越比人本身更重要,现代人一天创造的财富可能比古代两千年创造的财富总和都多,不是因为人们进化出来两千只手,而是拥有越来越先进复杂的工具。

工具本身超越了我们自己

大到空间站,小到给心血管做手术的纳米手术刀,还有很多不太明显的工具,比如积累下来的论文库、码农们日常用的git、剪辑视频用的 Final cut,甚至包括富人们经常玩的信贷,本质都是工具库里的工具。

使用先进复杂的工具干的几个小时的活,可能比没有工具的人几年做的活都多,更别提有些问题如果没有相关工具根本无法解决。

不少一文不名的人通过发视频成了超级博主,这正是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对自己的优势进行了放大。

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说两个学历非常低的年轻人参与了某重要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

这两个人就属于没有学历,但拥有厉害的工具,这工具为他们赋能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别把关系弄错了: 你从互联网上学新东西、掌握新的技能,或者互联网帮助你实现自我,那么互联网就是你的工具;如果你只是在互联网上玩乐,花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却只得到了精神的满足,那你是互联网的工具。

在免费的江湖里,你就是产品。

所以,教育有这么几个目的:

1,获得文凭;

2,会使用几个先进复杂工具;

3,掌握参与协作的基本知识。

这三点都是不断“退而求其次”的一一先要拿到文凭,如果拿不到厉害的文凭,那就拿个一般的;如果拿不到文凭,那就掌握几个先进复杂的工具;如果工具也掌握不了,那就做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

之所以说教育是道窄门,是因为绝大部分人在这三样当中一样都没掌握。

绝大部分人在“教育”这道门上碰得头破血流,学历高不高是次要,毕竟人生路漫长,今后翻盘的机会非常多。

但是,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认识不清,常识感太弱,总是在没谱的事情上拧巴,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没有主见,不会去吸收新东西,看到不理解的东西就觉得是在瞎搞,那么不用怀疑,他的人生掉坑里了。

我们为啥要终身学习,不是因为知识有多值钱,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讲道理、能吸收新东西的容器,这样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会本能地去忽视,而是会去研究下这个新鲜事物到底是啥。

就比如我多年前接触比特币,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肯定不靠谱,懒得去了解。

虽然我现在也没太了解比特币,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能被广泛关注的新东西肯定不那么简单,值得花时间去了解下。

所以,虽然教育本身是个人人都经历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从中受益。

这是第一道窄门。

第二道门:工作

看起来人工作的时间很长,如果从 22 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 65 岁退休,中间有四十多年的工作时间,其中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大概就是些业后那八年左右的工作经历。

毕业工作七八年之后,你人生的职业格局基本就确定下来了,越往后,能改变的概率就越低,一眼也就看到头了。

工作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就非常局限,上限不高,可能唯一的好处是看着稳定;另一种是看着不稳定,但上限很高。

如果你选了第一种,那也没啥可说的,提前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

对于第二种来说,能不能升上去往往是一种表象,比升迁更重要的,其实是看你到底适不适合这个体系,以及你对你的工作有没有热情。

同一件事,有些人干起来就跟玩似的,有些人却跟坐在火炉上烤一样焦灼痛苦。

对工作没有热情,自然不会思考怎么去改进;不改进,自然也就不会有突破。

无论是给自己做还是给别人做,如果没有持续的改进,每隔一段时间没有一点微小的突破,很容易被同行里那些这方面做得好的人超越。

积少成多,如果放在毕业工作后五六年这个长度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可以拉到很大。

在学校里,大家的差距不太明显,毕竟知识不能直接兑换成金钱,不兑换成金钱效果就不明显。

但是到了社会上,随着学识逐渐兑换成金钱和地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明显了。

一般大学毕业二十年后,同班同学再见面,彼此的差距天上地下就是这个原因。

累积的量变形成了好几次质变后,彼此就不在同一个维度了。

而且,你能不能升上去,本质还在于你能提供多少价值。

哪怕你啥都不会,就会拍领导马屁,那也是为“关键角色”提供了情绪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参加工作后,你就得想办法不断输出价值,并且要不断提高自己输出价值的能力。

你最后的目的是能力增强,上升到关键位置,或者让领导把你提到关键位置上去,反正都得往上爬。

再或者从一个赛道变换到另一个赛道,我认识几个人,虽然创业搞得一塌糊涂,但做自媒体反而成功了。

说到这里,有人就觉得很难受,说自己所在的职位,干多干少都一样,主要看关系和背景,成绩和能力不挂钩。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你选择了这么一个不看努力的体系,那你就只能为你自己的选择买单了。

这也提醒了年轻人,你到底能不能接受那种缓慢、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

如果能接受,那问题不大,虽然稳定是有代价的,而且代价非常大。

如果接受不了,那就去冒险,去承担不确定性,去搏一搏。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数据,说深圳 80% 的人在租房,大部分人一年的工资不够买一平方米的房子。所以大部分人最后都得离开。

但是换一个思路,如果你在老家也没啥发展,为啥不去大城市试试呢?在大城市搏一下,说不定能搏出点别的呢。

所以工作是第二道窄门。

有些人从事的职业能一眼看到头,提前过上了养老生活,尤其是刚毕业就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越往后活动空间越小;有些人对职业本身没啥激情,他们最终会被卡在这道门之外。

第三道门:风口

大家可以问问身边比较会赚钱的人,真正跟你关系好的人多会告诉你,赚钱的最根本原因是运气好,不小心进入一个正反馈循环,怎么玩怎么有,很快就发了。

财富累积就是这样,跟上班赚钱和学习新知识完全不是一码事。

关于赚钱机会,现在流行叫“风口”。

抓住一个“风口”,你可能就不是多赚 20% 或者 30%,而是成倍往上翻。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么几个大泡沫。

泡沫并不完全是坏的,其实现在的房地产造富神话本身就是泡沫造富,比特币也是,股市也是。

如果你抓住了这些泡沫,你财富累积的速度比火箭升空的速度都快。

最近十年,我就亲眼看到了四个造富神话:房地产、茅台、比特币、互联网(包括各种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崛起)。

大家感受下是不是?

我知道有些人到现在都觉得这四样是在瞎搞,但事实摆在那里,你不得不承认。

人家不要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那些风口,接下来的十年肯定还有各种风口。

财富的轮子就这样滚来滚去,不出意外的话,咱们眼前或许就有一个,只是表现不明显,待到很多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可能会发现很多迹象。

当然了,我只是给大家解释这个道理,并不是建议大家去找风口,所有真正赚钱的套路背后都有风险,而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感受又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我认识一个哥们儿,炒股赚到了钱,非常多的钱,没碰到他之前,我都不相信有人真的可以在A股这个赌场里赚到钱。

这个哥们儿说了他对风险的理解,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他说他是潮汕人,如果今天10%的家产没了,他心里波澜非常小,并不是有钱才这样,没钱的时候也这样,从小父母就给他灌输这种观念。

另外,他长期浸淫股市,对行情理解很深,别人眼里的风险在他眼里不算风险。

这有点像一个消防员给群众做消防演示,他点燃一个燃气罐,群众都吓得够呛,但他自己非常淡定,因为作为一个资深消防员,他知道这是没有风险的。

还有一些人,虽然赚到了钱,但是完全不懂其中的门道。

不少人在过去几十年里,买房子、买基金、买比特币、买茅台确实发了,其中有些人并不懂为啥,而那些真懂的经济学家普遍是靠知识付费赚点钱,很少有靠投资发财的。

有些人甚至是坚持了错误的观念而做出了对的投资。

之前一个私募基金经理分享长期盈利秘诀的时候,他说每个人一生中只要做对了一件事,就可能彻底翻盘。

他说他二叔坚持买茅台股票近十年,并不是因为他二叔对茅台股票有深刻的了解才做出的理性决策,完全是因为多年前还是大学生的他,指导二叔坚持买五粮液的股票,结果他二叔把五粮液记成了茅台,一直买,所以就发了。

财富累积就是这样,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线性的,你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如果你卖给固定的人,那你就是打工;如果你直接到市场上卖,那就是自由职业;如果你倒卖别人的时间,那就是创业。

这些钱有的来得快,有的来得慢。

财富累积还有一个维度是,你有意无意撞了大运,于是趁势积累了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赚不到超出你认知的钱”这种说法是错的,小钱靠认知,大钱靠大运。

只是今后的钱越来越向信息层面转化,所以对认知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脑赚钱的年代越来越远去。

那有啥办法能把握住这种好运呢?

首先,你得通过工作提供现金流,这没啥可说的,就是得有初始资金嘛,初始资金越大,玩法越多,普通人往往看不上收益率10%的理财产品,因为10%的收益改善不了他们的生活。

但是,如果你有几千万元,年利率10%,收益就非常可观,你说好不好玩。

其次,你得承担一定风险。

风险和财富就像硬币的两个面,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其他人才不会轻易跟你抢食,而等到大家都明白过来,财富,包括买房“造富”这样的神话,今后慢慢也就少了。

当然了,不要为了财富去承担那些你承担不了的风险。

最后,所有泡沫不是一天涨起来的,而是需要很多年,如果愿意,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它。

大家想想房产、比特币,是不是都是这个逻辑?大部分人都是很早就听说了这些玩意儿,但是直到最后期才加入进去,结果就成了“韭菜”。

所有风口都是这样,第一拨吃肉,第二拨喝汤,第三拨还债。

那有啥办法没?

没啥办法,除了运气,就是要保持一颗宽容和能学习的心,碰上新东西,愿意去学习,愿意去了解,而不是直接将其跟“瞎胡闹”画等号。

我写这些的目的,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去投资或者冒险,千万别那么想。

我就是给大家介绍下所见所闻,不一定对,说出来也是跟大家讨论下,而且我这里讲的是“窄门”,既然“窄”,那么绝大部分人是穿不过去的。

所以,如果你最终没过去,也不要纠结;如果过去了,尽量心怀感恩吧,能力占的比例没大家想的那么大,运气占大多数,只是自己承不承认的问题。

目是无论如何,要怀有一种开放心态,碰上新东西敢于并善于去学习,说不定哪天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END=

以上内容选自九边《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这是一本变局时代的个人破局指南,可以帮你打造个人破局的“快速通道”,集中解决低效努力的种种痛点。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