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皇甫

谭皇甫

发表于 2017-02-14 17:29:51
1098 字 · 1600 阅 · 1 评 · 1 赞


      2011年3月,我有幸接到公司安排,率队到上海考察学习港口管理。我们随行的同事有五人。团队当中,年龄最大的是邹长青和李爱玲,他们分别负责党群和工程拆迁工作,其他两个人分别是李学英和范小平,一个负责后勤管理工作,一个负责财务部工作,我以公司负责人身份担任考察组组长,负责整个行程的组织统筹。我们先后参观学习了上海港外高桥分公司、军工路分公司和洋山港深水码头公司,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学习取经,受益非浅。

       印象最深是在洋山港深水码头公司,我们在洋山码头公司总助小陈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港区规划展厅、码头岸线作业区、无人自动化码头,了解了洋山建港历史、基本情况、作业服务能力,登上了洋山港标志性建筑灯塔,站制高点俯瞰了洋山深水港全貌。当看到绵延数十公里的岸线,整齐划一的港机设备,成千上万、花花绿绿的集装箱堆满了堆场,我们五个人都发出“啧啧”的感叹声。李学英高兴的说:“好大的海船啊,太多集装箱,不愧是全球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不一会儿,邹长青笑呵呵提议:“来!来!来!我们就在这里合影一张,不要忘记我们来过!”于是大家伙儿听从总助小陈的指挥在灯塔广场“洋山深水港”的石碑前留下了这一精彩瞬间。

      现在距离当年已有六年多了,回想考察学习之行,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有了责任和使命的思考——西部内陆港口发展的任重道远。从发展速度来看,上海港地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资对外交流、物流全球的重要门户。当年,集装箱吞吐量就已经突破了3000万标箱,成为全球第一大港,而我们内陆港口都才刚刚起步,集装箱吞吐量还不到上海港的10%,差距太大了。从支撑要素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历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当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在增大,支撑港口发展的后劲主力,已不在是上海本地,而在长三角和长江沿线主要省份。上海港固然有它的区位优势所在,但更核心的是它发展的背后有其强大的产业支撑。而西部内陆地区有些地方的产业基础落后,有些一个省的发展水平还不如上海一个区的发展水平。从管理水平来看,上海港是百年大港,拥有一批专业化的港航人才队伍,已实现港口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和资本化,管理水平已走上了世界前列。而我们西部内陆港航人才缺乏,市场化选聘难非常大,管理水平的差距非常明显。 这些思考,后来成为我工作努力的方向,一路走来,责任和使命相随,没有人比我更懂“成长在路上、信念更坚定”这句话所承载的新一代港口人的梦想。

       如果时光回到照片拍摄时,我会和随行的每一位同事携手,面朝海港,天地为鉴,笛鸣机响为乐,做一个神圣的祷告仪式,来告诉未来:大港梦想,其行不远,志在必得!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 艾琳

    艾琳 2017-02-14 19:16:11

    文章写得不错,逻辑很好,但是整篇文章,看起来比较累,段落太长。建议适当的分段。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